book1.jpg

書名:邁向自由的教育-全球華德福教育報告書
原著:Frans Carlgren
譯者:鄧麗君‧廖玉儀
審訂:余若君
出版社:光佑

文/黃金鳳

整個學校的工作與教育方式,已幫助他們培養出一種,
在我們當今這個時代具有無比價值的特性,即信任別人的能力。
成人很容易就能和他們交談。學校在他們的生命中占有一個真正的重要地位。
大部分的學生都熱愛他們的學校,因為學校給他們如「家」的安全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~邁向自由的教育

我從小在美濃山裡長大,唸的是鄉下小學,
然而在成長過程中,學校於我一直都很疏離,在那裡我找不到「家」的感覺。
即使有某位老師獲得我的喜愛與敬重,也很快隨著重新編班或轉學而改變。
我總是為了明天的考試開夜車,成績也許差強人意,內容卻很快就忘光光。
因為痛恨考試,國中畢業後就選擇進入專科學校就讀,
在中央空調白慘慘的病房實習時,十九歲的我卻又嚮往起外面那廣闊的世界。
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,在插大補習班教室裡,那位自負又認真的中文老師,
如何開啟了我對大學殿堂中知識的渴望......

談到為什麼選擇一種教育理念,難免要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歷程。
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,是否覺得似曾相識,
我們這一代的孩子,幾乎都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。
難道不是因為這些,讓初接觸華德福教育的你我,有驚豔的感覺?

新竹柯子湖華德福學校已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,
鑑於部分家長或想加入的家長,仍難免對華德福教育存有某些疑慮。
我想找一本書,僅僅是一本就好,
讓忙碌的家長們可以對華德福學校有一番全面而概括的認識。

本書直接譯自德文,兩位作者分別是資深的華德福老師及藝術課程老師。
除專章介紹華德福教育的基本特色,分別說明各年級課程重點及教學技巧,
回答家長可能有的疑難。例如童話中惡人的形象對孩子是否有不良影響?
藝術活動在在華德福教教育中扮演的角色?談到「權威與自由」的問題,他是這樣說的:

唯一值得追求的「權威」,建立在七到十四歲小朋友對老師的喜愛上,
也就是由學生自己賦予老師「權威」。
教師出於愛護學生所能享有的「權威」,不會成為學生以後邁向自由發展的阻礙。
實際上正好相反,孩提時代會對教育過他的成人有信任感的兒童,內心比較容易產生安全感。
這份安全感,使他在往後的生活中能夠以輕鬆自然的方式實現自我。

書中同時搭配大量彩色照片,呈現各地不同華德福學校的學生作品及教學內容,
讓讀者對於孩子的表現,能有更深入具體的理解。

我以為全書最可貴處,不只是對一百多年前史代納所創立的華德福教育理念的闡述,
而是在現代社會中,各個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華德福學校老師,
在教學場域親身實踐時的心得,以及無數精彩個案的陳述。
例如在「氣質說」中所舉的四種不同氣質的孩子;
談到「在我們這個時代的青春期」時,那位矛盾的年輕女孩伊爾莎。

作者也拿其他學者專家的研究來印證史代納的看法。
例如談到孩子入學年齡的問題,作者舉知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,
說明七歲以前的兒童無法抽象地思考,這和他們的內在發展有關。

書末特別提到現代教育的問題,以及一個華德福學校社群所擁有的無形價值。
都能讓我們相信,為孩子選擇華德福教育,為自己選擇一條開創性的道路,
不論對我們自己還是孩子的人生,都將意義非凡。

----書中掠影----

◆前言

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革命性的轉變,促使德國由君主政體過渡到首次的民主體制。在教育政策方面,人們也在找尋新的理念,並進行多方的改革討論。

在幾乎不受大眾注目下,1919年愛米爾‧墨爾特(Emil Molt,1876|~1936)創建了一所以史代納(Rudolf Steiner,1861|~1925)的教育理念為主的學校:「華德福學校(Waldorfschule)。這所學校在社會型態方面,實現了從洪堡(W. r. Humboldt, 1767~1835)到拿托普(P. Natorp, 1854~1924)等釵h哲人所提倡的民主體制要求—「自治」(Selbsfver-walting)。

藉由「自治」使學校中的每一份子,都可以共同合作,來完成學校的公共事務,史代納教育使得這所學校成為較人性化(manschen nahe)的學校,完全以兒童及其需要為根據。華德福學校不僅是提供給成長中的孩子,也帶給當時代的社會,許多復甦的刺激與鼓勵。

「自治」與「以兒童為出發」這兩個原則,賦予華德福不可限量的未來。恩斯特‧魏塞爾特(Ernst Weisert, 1905-1980)這位華德福學校聯盟的多年主席,曾在本書初版時,對於這所學校的教育目楆做了以下的描述:「每個孩子,無論他們的社會背景及經濟條件如何,都應該盡可能地從幼稚園到十八歲,在一個男女合校的教育環境中,渡過他們的童年及青少年時期。

「華德福學校是一所『現代與未來的學校』,其教學法不再根據傳統的學制,而是以現代生活的需求為出發。教師們應將實際的手工與藝術性課程,併入學習項目中,來教導並培育學生。並且對於自己的行為舉止,保持虛心探索的態度,讓每周一次的教師會議,成為不斷進修與創新的機會。

「學校應以啟發並培養學生個別的興趣與能力為目標,來取代成績單與考試的壓力。知識的灌輸與藝術創作的體驗都應並重並行。這樣的自由學校,將是實際的社會行為與能力的培育場所,也能給予二十世紀社會復甦所需的推動力。」

(略)

在1969年,在華德福學校創校五十周年慶之際,這本書的出版,對整個學校聯盟來說,的確是一件非凡的禮物。這本書是由兩位瑞典的華德福學校教師--高年級教師卡爾格恩(Carlgren)和藝術家克林柏爾克(Klingborg)老師--以及許多同事的協力合作而出版的。本書中,除了卡爾老師對於華德福教育理論的教育介紹之外,也收集了其眾多學生中極有成就的幾位作品。

到目前為止,「華德福學校運動」已遍及世界各國,甚至擴及日本與印度。1994年,在創校七十五年後的今天,華德福學校已在以色列、埃及、肯亞等國家成長茁壯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:在以前的東歐集團中,形成了一股格外活躍的「華德福教育」風。在那裡,經過七十年之久的共產主義控制後,人們內心產生一份特別強烈的需求,想要創造一個新的開始。而這個新開始,卻只能經由個人或個別自助團體的辛苦經營才能實現。

現今遍佈全球共約有六百五十多所的治療教育機構,都以史代納的教育理念為基礎。其中許多人也在這些年間將這本書譯成他們的母語,讓更多的人士能認識它。在今年度(1996)的新版中,我們做了一些補充,而二十五年來,這本書仍是一本對於史代納教育非常重要的入門指導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史蒂凡‧雷泊爾(自由華德福學校聯盟) 
Stefan Leber, Bund der Freien Waldorfschulen

◆目錄
 
1.魯道夫.史代納與他的教育理念

2.學齡前的兒童
 (略)

3.華德福教育的基本特色
 每日作息
 週期課程
 藝術性活動
 活生生的語言
 自己閱讀與「週期記錄本」
 藝術活動的角色
 形線畫
 色彩與我們的關係
 手工和工藝課程
 體操
 優律思美
 月慶
 語言的世界
 氣質說
 各種不同教義的宗教課程
 自由

4.一到八年級的教育
 入學年齡的問題
 級任老師
 權威或自由
 圖像的需求
 從圖像到文字
 生命的危機期
 一年級:童話
 算術
 二年級:寓言(動物)及傳奇(聖徒)故事
 三年級:舊約聖經
 關於人生問題的故事
 九歲:生命的危機期
 常識與鄉土課程
 動物學
 植物學
 地理
 歷史
 戲劇表演
 幾何學
 十二歲
 用「看」與「聽」來認識大自然
 我們所看到的太空景象

5.最後四學年(青春期,九~十二年級)的教育與發展
 (略)

6.世界性的「學校」問題
 (略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nygarden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